直视骄阳
学校图书馆印刷的一个小册子上会有老师和同学推荐一些书目,其中有一本《直视骄阳–征服死亡恐惧》带给我的震撼不亚于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但是这本书跟《梦的解析》的不同点是把心理问题归结于死亡还是性。当时读完这本书就随便写了一点东西,到现在好多细节都记不起来了,今天有空,翻了下网络资料加上原来记下的,凑一篇东西。
书上对作者亚隆的介绍:IRVIN YALOM是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心理治疗界公认的大师、纽约时报畅销小说家,著有《爱情刽子手》《当尼采哭泣》等畅销心理小说,以及《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日益亲近》等心理治疗经典。作者以75岁高龄探讨人们心中普遍存在却被长期否认和压抑的死亡恐惧,书中除23个实际案例和许多文学名著、电影作品中的例子以外,作者还以一位普通老者的身份对内心的死亡恐惧进行了自我表露和深刻剖析,非常难得。
译者是张亚。张亚在翻译这本书的时候还在读研。想想自己的学习经历,真是惭愧。 类似于弗洛伊德的自我、本我、超我,作者在这本书中提出了本真的存在和非本真的存在。非本真的存在(everyday mode)是一种日常生活的模式,你完全沉溺于周围的环境中,追究世间万物为何如此(如何)。本真的存在(ontological mode,onto=being 人,logical=study of 研究)则是指欣赏存在本身,你将注意力放在存在本身的奇迹上,追求事物的本来面目以及真正的自我(如是)。非本真的存在意味着沉溺于转瞬即逝的消遣,如美貌、风度、地位、名望;而本真的存在则意味着你不但觉知存在与死亡,也对其他永恒不变的生命特性保持惊醒,而且能够更热切更乐意去做一些有意义的改变。你会迅速承担起人类的基本职责,创造出一个投入、丰富、充满意义及自我实现的真实人生。
在这本书中我知道了希腊四大学派:柏拉图学派、亚里士多德学派、伊壁鸠鲁学派、斯多葛学派。马克·奥勒留就是斯多葛学派的代表人物,我在一O年还读过他的《沉思录》。
有力量的文字能够穿透时间,历久弥香,带给人们心灵的滋养。摘录一些好的句子。
- 生命在一呼一吸之间延续,也在一呼一吸之间流逝。
- 死亡虽然是终点,但人生的意义却不会因此湮灭;死亡虽是宿命,但是看待死亡的视角可以让人们获得拯救。
- 唯有面对死亡之时,一个人的自我才真正诞生。—-圣·奥古斯汀
- 想要过上真正有价值的生活,对他人充满悲悯,对周围一切心怀挚爱,唯一的途径就是去觉知,觉知当下所经历的一切都会随风消逝。
- 每个艺术家的目标都是通过人为的方法保存生命的姿态,这样一百年之后,当一个陌生人看到这幅作品依然会被深深感动。 –弗兰克尔
- 审视死亡是如此痛苦,但它却使得我们热爱生命,并充满感激地珍惜它,这最终带来了所有的欢乐和艺术。
- 你必须聆听心灵地下室里野狗的狂吠之声,才会变得更加智慧。
- 我平静的走向人生终点……让我把心脏的最后一次跳动印刻在我最后一页作品上,死亡只能带走我的尸体–萨特
- 我并不害怕死亡,只是当死亡发生时我并不想在场。—伍迪·艾伦
- 成为你自己,那没有击垮我的,将使我更强。—尼采
- 人生中一半的担心和焦虑来自于总是考虑别人的看法,我们必须拔除这跟肉中刺。–叔本华
- 直面死亡会引发焦虑,却也有可能极大地丰富你的整个人生。觉醒体验可能感觉很震撼但却往往比较短暂。
海格尔曾经把死亡定义为未来的可能性不再有可能。死亡焦虑会因为生活的无意义感而增强。你越不曾真正的活过,对死亡的恐惧也就越强烈,你越不能充分的体验生活,也就越害怕死亡。假如你不想有新的遗憾,从现在开始你会怎样生活?你会做些什么样的改变?